李丹丹,女,中共黨員,現任江蘇項王故里景區演藝演出部部長,江蘇省青聯委員、宿遷市舞蹈家協會秘書長、曾榮獲“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員”、“宿遷市優秀共青團員”稱號、宿遷市旅游業“旅游服務明星”。該同志牢記忠誠使命,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,率先垂范,立足本職,把對黨忠誠體現在履職盡責的態度中,體現在嚴守紀律的作風中,體現在不畏艱險的擔當中,時刻做到心中有責,肩上扛責,工作盡責。
一、以“藝”傳播西楚文化
2012年,李丹丹以一名一線景區講解員的身份,加入宿遷市文旅集團項王故里景區這個大家庭,成為市屬國企系統光榮的一員。項王故里作為宿遷的首張名片,展現兩千年的西楚文明,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,她深知講解員不僅是與游客溝通的橋梁,更是一位歷史文化的傳播者,平均每年講解2000余場,接待游客6萬次。寒來暑往,夏天汗水浸透衣背,冬天手腳凍得握不住講解器,每天滿負荷講解,沒時間吃飯、喝水更是家常便飯。更甚為之嗓子干啞說不出話來不得不去打點滴,結束后繼續奮斗一線,但是李丹丹從來沒有抱怨叫苦,她始終告訴自己,代表的是宿遷的形象,是西楚文化的一個傳播者,重任在肩這都不算事。這一干就是6年,李丹丹用青春譜寫西楚文化的一首贊曲。
二、以“術”展現華彩技藝
由于表現突出,2018年,李丹丹調到項王故里負責藝術團工作,在譜寫青春贊曲的同時,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游客更加深入、直觀的了解西楚文化,那就是用演藝演出這樣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勢去呈現。李丹丹同志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鉆研學習精神,致力景區演藝工作,藝術團規模不斷壯大,推出沉浸式旅游演藝,創新編排提升《鴻門演義》、《楚情》、《夢回西楚》、《楚風古韻》等各類演藝項目126項,全年保障演出3000余場,傳承西楚文化,廣受四方游客好評,多次登上市級演出舞臺,并被中央級媒體宣傳報道,打響西楚演藝品牌。在這個時期她提交了入黨申請書,并在組織的培養下光榮的成為一名共產黨員。俗話說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,演藝演出比講解更苦,但李丹丹說:“我心中有光,那就是黨,我不能辜負黨組織對我的期望”。
三、以“團”凝聚四方力量
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,學舞的人非常辛苦,無論39度的高溫還是零下14度的冰凍,李丹丹都親自帶領演員在戶外排練。為了保障每一名游客在不同時間段都能看到兩場以上的演出,項王故里演出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半,時間表排的滿滿的,李丹丹的日程也是滿滿的,奔波在景區各個點位調度指揮,面對最高時近80余人的演出團隊,李丹丹帶領的有聲有色,獲得領導同事和游客的一致認可。別人問李丹丹,你這么年輕,隊伍帶的怎么好,你有什么竅門嗎?李丹丹說:“我是一名黨員,始終以嚴格標準要求自己,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,在工作中我是一面鏡子要做好表率,隊伍才能夠有凝聚力,大家才能團結在一起”。
景區演員來自山東、安徽、河南等地,市民休息時卻是他們最忙的時候,中秋,春節這些萬家燈火團聚的時刻,他們只能留足景區,李丹丹特別體貼會這種離家滋味,每每都陪她們一起吃月餅、包餃子,帶她們一起歡度佳節,讓每位演員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,而自己卻已經有幾年沒陪家人過年了,也正是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,讓青年演員真正融入國企美好的氛圍,充滿對生活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。
精益求精是她的工作信念,創新爭先是她的工作風格,追求崇高是她的工作標準,她始終踐行“今日有我演出,必將全力以赴”的團隊口號。身為一名共產黨人,她不畏困難,勇于攀登,發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這就是李丹丹,一個用心做好“藝”篇文章的文旅演藝人。